• 《防治冠心病的护心食疗方》郭力,王毅主编;高晓光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防治冠心病的护心食疗方》【作者】郭力,王毅主编;高晓光副主编【丛书名】常见慢性病防治食疗方系列丛书【页数】186【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11【ISBN号】978-7-5679-0659-4【价格】39.00【分类】冠心病-食物疗法-食谱【参考文献】郭力,王毅主编;高晓光副主编.防治冠心病的护心食疗方.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11.图书封面:《防治冠心病的护心食疗方》内容提要: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冠心病的基础知识和患者的饮食原则,科学系统地介绍了冠心病患者适宜食用的主食、粥羹、菜肴、汤肴以及药茶方等食谱。对每一道食谱的原料、制作、用法、功效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配有精美的图片,既见效,又安全。...

    2024-01-04 食疗冠心病偏方大全 冠心病食疗冠心病的十大食疗方

  • 冠心病百家百方 第2版》汤晓龙|(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冠心病百家百方第2版》【作者】汤晓龙【丛书名】常见病百家百方丛书【页数】270【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5132-5084-9【价格】29.80【分类】冠心病-验方-汇编【参考文献】汤晓龙.冠心病百家百方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0.图书封面:《冠心病百家百方第2版》内容提要:本书为《常见病百家百方丛书》的一个分册,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中医及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内容涉及冠心病的定义、历史源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用药、预防调摄、古今名家论治冠心病的要领及经验等。下篇精选了一百首治疗冠心病行之有效的中医验方,每个验方包括方源、药物组成、功效、验案或疗效、按语,验案包括病史、辨证论治经过及复诊情况等,按语则重点指出医案及验方的精要之处,揭示医家独特的学术思想、诊疗疾病的思路和遣方用药的特色,从而为广大基层中医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提供启迪和帮助,以提高临床疗效。...

    2024-01-04 epub 图书app epubw图书网

  • 冠心病药物治疗新进展》刘珂等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冠心病药物治疗新进展》【作者】刘珂等主编【丛书名】医学诊疗新进展丛书【页数】314【出版社】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08【ISBN号】978-7-5416-3359-1【价格】125.00(全5册)【分类】冠心病-药物疗法-冠心病-药物疗法【参考文献】刘珂等主编.冠心病药物治疗新进展.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08.图书目录:《冠心病药物治疗新进展》内容提要:本书内容主要以编著者的临床药学经验为主,参考国内外主要相关文献,对药物治疗冠心病方面作了重点叙述。全书共分十章。《冠心病药物治疗新进展》内容试读第一章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及流行病学特点爱第一章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及流行病学特点第一节概述一、中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对收集有关冠心病和死亡资料的统计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有关这方面的数据亦很不完善。现有资料表明,目前中国仍属冠心病低发国家。据1984年报告,冠心病死亡粗率:城市为36.9/10万,农村为15.6/10万。北京市心肺血管中心1985~1989年Moica方案监测结果表明,在由WH0组织的48个监测中心中,中国35~64岁的冠心病标化死亡率仅高于日本,排序倒数第二。男性冠心病死亡率为49/10万,女性为27/10万,与死亡率最高的芬兰(男性493/10万,女性63/10万)相差甚远。1989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在自然人群中,城市冠心病死亡粗率为36.9/10万,农村为15.6/10万,估算全国每年死于冠心病的人数为20~30/10万,仅为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死亡率的1/10.1974年开始的对北京首都钢铁公司年龄在40~59岁的5298名男工随访8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卒死的发病率为63/10万和33/10万,死亡率则分为16/10万和33/10万。根据1986~1990年我国对10组人群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监测3819659人年内,急性心肌梗死男性共发生409例,女性为200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6~26/10万,8~13/10万;死亡。1…食冠心病药物治疗新进展率分别为4~11/10万和2~5/10万。冠心病死亡人数占总死因的4.47%(男)和3.72%(女)。从冠心病类型来看,心肌梗死占24.94%,冠心病猝死占44.12%,其他冠心病则为30.92%。二、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由于诊断上的困难,我国尚无较大人群冠心病患病率的资料。据北京阜外医院对首都钢铁公司一组工人冠心病患病率的调查,40~59岁的男性工人心肌梗死加心绞痛的年龄调整患病率:1974年为2.3%,1980年为3.9%,1982年为4.3%。升高的幅度在三组间均有显著差别。三、冠心病的流行趋势1.冠心病死亡率的下降情况40年前,美国冠心病的死亡率一度曾上升很快。自60年代开始,冠心病的死亡率则有大幅度的下降,直到现在。目前美国男女冠心病的死亡率仍在持续下降,每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在其他一些工业化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也见到类似的降低情况。欧洲各国由于地理条件和发病危险因素的不同,冠心病的死亡曲线,各国间亦互有差异。根据过去几年的死亡登记,欧洲有的国家在25~64岁的男性中,冠心病死亡率由占总死亡率的38%降至32%,如芬兰、比利时、挪威、以色列等。表明冠心病死亡率都有所下降,其中以芬兰下降最为明显,在过去10年下降20%,而瑞典、西班牙则有所上升。在意大利南、北之间却存在着差异。东欧一些国家1970~1985年冠心病死亡率是上升的。这种上升在较年轻的人群中更为明显。罗马尼亚男子冠心病的死亡率上升85%,而波兰、南斯拉夫上升较少。2.冠心病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分析人们认为欧美等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的降低,是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预防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的结果。但是究属何者为主,至今还有争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医疗条件改善,是基于急·2冠心病药物治疗新进展岁)者共5298名男工平均随访8.38年。累计观察42909人年的结果表明。冠心病的发病率随胆固醇的升高而增长。如将胆固醇水平按≤5.2mmol/L、5.23~6.24mmol/L、gt6.24mmo/L(≤200mg/d、201~240mg/dl和240mg/dl)分为3组,其发病率分别为2.43%、4.93%和9.46%,3组间差别显著。用C0x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和死亡的因素表明,控制病人的年龄和收缩压后,其血清胆固醇≥6.24mmo/L(240mg/dl)、5.2~6.2mmo/L(200~239mg/dl)组的冠心病发病率分别为lt5.2mmol/L(lt200mg/dl)组的3.2倍和1.9倍。表1-1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对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影响。表1-1血清胆固醇水平对冠心病死亡的影响对发病的影响对死亡的影响血清胆固醇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含量(mg/dl)RRHRRRHRRRHRRRHRRRHRlt2001.01.01.01.01.01.01.01.01.01.02001.61.41.91.85.25.9*2.1*1.9◆5.51.8gt2402.8°2.4°4.94.3*5.7*5.7◆3.6◆3.25.24.3*RR:单因素分析计算的相对危险度。HR:控制年龄和收缩压后Cox回归所求得风险比。*Plt0.05△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合并。(2)血浆IDL-C、HDL-C在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脂质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已充分肯定。Netel观察造影所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与血清中HDL-C、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浓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评分最高者是在VLDL-C、LDL-C水平高而HDL-C水平低的那些人中。这种改变也见于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大隐静脉。长期随访结果也表明,移植血管的粥样硬化病变甚至达到.6···试读结束···...

    2022-11-01 冠心病 EPA 冠心病的症状表现在哪些方面

  • 《老中医论治冠心病》贾彩肖,于文亚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老中医论治冠心病》【作者】贾彩肖,于文亚主编【丛书名】老中医临证心悟书系【页数】274【出版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08【ISBN号】978-7-5091-5056-6【价格】24.00【分类】冠心病-中医治疗法【参考文献】贾彩肖,于文亚主编.老中医论治冠心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08.图书目录:冠心病》内容提要:本书详细介绍了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基本思路、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冠心病的辨证和分型治疗经验。其特色是以中医分型辨证治疗为纲,收录内容系从众多的临床经验中辑录出来的,包括一些独家验方、用药体会、临床验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老中医论治冠心病》内容试读第1章中医辨治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其发生和发展,主要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表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而冠状动脉病变既与局部众多因素相关,又和全身各系统如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广泛联系,其实质是全身病变过程的局部表现。传统医学在疾病治疗模式中非常重视机体的自愈能力,而现代医学也已经证明了机体自身存在抗病、祛病、愈病的自我调控能力。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恰恰在于立足整体,着眼局部,采用自然药物的阴阳属性(寒热、升降、润燥等)去纠正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对机体进行综合调理,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促进机体恢复自我调控能力,提高抗病、愈病能力。一直以来,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前景也十分广阔。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将其分为心痹和肺痹两种,对本病的病因、一般症状及真心痛的表现均有记载。通常认为真心痛属胸痹重症,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金匮要略》中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心痛时发时缓为其特点,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亦有心气1老中医论治冠地瘸不足者,故设有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及人参汤治疗本病。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本病治法,如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用苏合香丸,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用失笑散及大剂量红花、降香,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疗效。在临症辨病方面,应注意与胃病、胸痛、胁痛相鉴别。冠心病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20世纪70年代认为冠心病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所致的实证,治疗以理气活血为主,代表方为冠心Ⅱ号方。近年来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渐趋于统一,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以气虚血瘀为主。第一节胸痹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掣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胸痛,严重者心痛掣背,背痛彻心。根据本证的临床特点,主要与西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痛(心绞痛、心肌梗死)关系密切,其他如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胃炎等,出现胸闷、心痛掣背、短气、喘不得卧等症状者,亦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血瘀、气滯、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在本病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者。2第1章中度辨治一、病因1.寒邪内侵寒主收引,既可抑遏阳气,所谓暴寒折阳,又可使血行瘀滞,发为本病。《素问》曰:“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医学正传》:“有真心痛者,大寒触犯心君。”素体阳衰,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诚如《医门法律》云:“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类证治裁》云:“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2.饮食失调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烟酒而成癖,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生痰,上犯心胸清旷之区,阻遏心阳,胸阳失展,气机不畅,心脉闭阻,而成胸痹。如痰浊留恋日久,痰阻血瘀,亦成本病。3.情志失节忧思伤脾,脾运失健,津液不布,遂聚为痰。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无论气滞或痰阻,均可使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或痰瘀交阻,胸阳不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胸痹。4.劳倦内伤劳倦伤脾,脾虚转输失能,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濡养心脉,拘急而痛。积劳伤阳,心肾阳微,鼓动无力,胸阳失展,阴寒内侵,血行涩滞,而发胸痹。5.年迈体虚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如肾阳虚衰,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痹阻不畅,发为胸痹;肾阴亏虚,则不能濡养五脏之阴,水不涵木,又不能上济于心,因而心肝火旺,心阴耗伤,心脉失于濡养,而致胸痹;心阴不足,心火燔炽,下汲肾水,又可进一步耗伤肾阴;心肾阳虚,阴寒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凡此均可在本虚的基础上形成标实,导致寒凝、血瘀、气滯滞、痰浊,3老中度论治冠心病而使胸阳失运,心脉阻滞,发生胸痹。二、病机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心主血脉,肺主治节,两者相互协调,气血运行自畅。心病不能推动血脉,肺气治节失司,则血行瘀滞;肝病疏泄失职,气郁血滞;脾失健运,聚生痰浊,气血乏源;肾阴亏损,心血失荣,肾阳虚衰,君火失用,均可引致心脉痹阻,胸阳失旷而发胸痹。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有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等。胸痹发展趋势,由标及本,由轻转剧。轻者多为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上乘,阻滞气机,临床表现胸中气塞,短气;重者则为痰瘀交阻,壅塞胸中,气机痹阻,临床表现为不得卧,心痛掣背。同时亦有缓作与急发之异,缓作者,渐进而为,日积月累,始则偶感心胸不舒,继而心痹痛作,发作日频,甚则心胸后背牵引作痛;急作者,素无不舒之感,或许久不发,因感寒、劳倦、七情所伤等诱因而猝然心痛欲窒。本病多在中年以后发生,如治疗及时得当,可获较长时间稳定缓解,如反复发作,则病情较为顽固。若失治或调理失宜,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心胸卒然大痛,出现真心痛证候,甚则可“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胸痹病机转化可因实致虚,亦可因虚致实。痰踞心胸,胸阳痹阻,病延日久,每可耗气伤阳,向心气不足或阴阳并损证转化;阴寒凝结,气失温煦,非唯暴寒折阳,日久寒邪伤人阳气,亦可向心阳虚衰转化;瘀阻脉络,血行滞涩,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留瘀日久,心气痹阻,心阳不振。此三者皆因实致虚。心气不足,鼓动无4···试读结束···...

    2022-05-09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